新课程新高考问答,新课程新高考:变革与应对策略

admin 高考问答 2023-10-16 52 0

教育部发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,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。从2020年起,高考将实行“3 3”模式,还有“一依据、一参考”等。

一、什么是“3 3”高考模式?

“3 3”高考模式是指,高考成绩由语文、数学、外语3门统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组成。

二、高考改革后,是不是高考加分政策取消了?

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要大幅减少、严格控制,2015年已取消体育特长生和省优秀学生加分项目,此后还将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、科技类竞赛、省级优秀学生、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者等全国性加分项目;对参加重大国际比赛获奖者等考生,继续在考生的统考成绩总分中加分,但加分不得超过5分;少数民族考生在享受省招办规定的照顾政策后,总分仍达不到省属高校投档线的,不再增加投档分数;逐步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,到2018年彻底取消地方性加分项目。

三、高考改革后,会考成绩算不算进高考总分?

会考和高考是两回事。会考是高中的毕业考试,只要能通过就能拿到高中毕业证,与高考没有关系;但是如果你想参加高考,并且想考个好大学,就不能有科目不及格。具体到会考的科目哪些属于会考科目,哪些属于高考科目,目前教育部还没有明确的规定,各省份的具体实施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。

四、改革后的高考是怎么考察学生基本素养的?

新方案将恢复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(实验)和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命题机制。即从内容上,建立以学科素养为主轴的质量检测命题工作导向;从考查形式上,积极探索与建立重基础、多样化、综合性、全开放的考查模式。

语文命题直接对应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“学业质量水平”,数学命题直接对应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“数学核心素养”,外语命题直接对应高中外语课程标准提出的“语言能力”,技术(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)命题直接对应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提出的“技术核心素养”,物理、化学、生物命题以国家普通高中物理(化学、生物)学科课程标准(实验)中的必修模块和部分限定性选修模块为考查内容范围,思想政治命题直接对应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的“学业质量水平”,历史、地理、政治命题分别对应高中历史、地理、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提出的“学科核心素养”和“学业质量水平”。体育与健康、艺术命题以高中体育与健康、艺术课程标准为依据,综合考查体育与健康、艺术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。

新课程新高考:变革与应对策略

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,新高考制度也悄然兴起。对于广大考生和家长来说,这一变革无疑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。本文将详细解析新课程新高考的变化,并针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应对策略,帮助大家更好地适应这一变革。

一、新课程新高考的变化

1. 考试科目调整

新课程新高考在考试科目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。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被打破,取而代之的是“3 1 2”的选科模式。其中,“3”为语文、数学、外语三门必考科目;“1”为物理、历史二选一;“2”为从化学、生物、地理、政治中任选两门。这种灵活的选科模式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,同时也更加注重对综合素质的考查。

2. 考试形式与内容的变革

新课程新高考不仅在考试科目上进行了调整,也在考试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革新。采用“必考 选考”的组合方式,将部分科目的考试形式由传统的纸质试卷改为计算机答题,使考试更加公平、科学。同时,在考试内容上,更加注重对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,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二、应对策略

1. 合理规划学习时间

面对新课程新高考的变革,学生首先需要合理规划学习时间。对于必考科目,要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;对于选考科目,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来分配时间,切勿“眉毛胡子一把抓”,避免在备考过程中产生过多的压力。

2. 注重拓展实践经验

新高考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,因此,学生在备考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。要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,如科学实验、社会实践、团队合作等,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。

3. 增强综合素质

综合素质是新课程新高考中最为重视的能力之一,因此,学生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。这包括语言表达能力、逻辑思维能力、创新思维能力、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。通过阅读经典名著、参加课外活动、参加社团组织等方式,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。

4. 调整心态积极备战

面对新课程新高考的变革,学生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。要充分认识到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,积极备战。同时,家长和老师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,帮助他们树立信心,积极应对新高考的挑战。

三、总结

新课程新高考的变革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。通过合理规划学习时间、注重拓展实践经验、增强综合素质以及调整心态积极备战等策略,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这一变革,迎接新高考的挑战。同时,家长和老师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,共同助力学生走向成功的未来。

评论